当前的局面,保障好货币的流动充裕是重中之重。从近期央行的一系列动作来分析,也确实是如此操作的。为了保障好流动性的合理与充裕,我们需要有或将继续“定向降准”的心理预期。理由有二条:
一、美元加息。美元9月底加息的概率非常高,如果美元再次加息,或者会带动部分资金流出。为了应对这类情况,到时候可能会需要做两点:1、增加我们的货币流通量;2、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定向加息)。
二、地方债务问题。地方债集中到期的局面之下,当前地方债务发行量不断创出新高,需要资金支持,因此,定向降准是非常有必要的。
“定向降准”或者会于近期落地,这对于楼市来说,是不是利好呢?市场上仍有不少看涨楼市的人们,他们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货币流通量的增加”会利好于楼市。理论上:我们的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会给楼市带来较大的刺激作用。就算是“定向”的,也会间接影响到楼市。
并且,当前物价水平已经有了开始上升的苗头,如果继续“定向降准”,会不会继续刺激物价水平?而物价水平的上升,将对楼市及房价不可避免的带来刺激效应。在很多人的思维里,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带来资产缩水。如何避免?大部分人的惯性思维是投资房产。
因此,就算是“定向降准”,也不可能不影响到楼市。但当前的楼市的主题是“降温”,如何避免楼市继续受“刺激”、实现降温的目标呢?只能通过加强其它方面的调控政策。如果有必要,不排除会继续针对房贷“定向加息”‘上浮房贷利率;加强“限”类政策调控;收紧公积金政策;调整二手房交易政策;推进房地产税等长效机制等。
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打击炒房将会更严厉。加大对炒房行为的限制,源头上管控好炒房资金的来源。消除炒房客的美好心理预期,没有了炒房客的参与,楼市才有降温的基础。
当然,调控楼市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目前已经出台了“稳地价”、“稳预期”的思想,做到这两个方面的“稳”,房价是一定能“稳”住的。
同时,对于楼市的参与者来说,要认清这个“稳”字。所谓“稳”,就是稳定,不存在大幅波动,楼市的大起大落、房价的大涨大跌都并不是“稳”的表现。所以,不管未来货币政策是怎么样的,楼市与房价“稳”的主题并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