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楼市动态 > 靖江楼市

靖江试运行物联网电梯

发布时间:2014-07-04 10:15 来源:靖江房产网
  靖江目前的电梯房越来越多,而电梯事故发生也日渐频繁,电梯发生问题,要是一时联系不上救援部门,盲目自救有可能发生事故。靖江第一批物联网智能电梯开始试点评估,电梯一旦出现故障就能自动报警、自动识别故障,电梯维保单位、物业、质监部门将在第一时间收到报警消息,并与梯内乘客远程视频通话。

  现场

  “故障项目:错层开门;有无困人:无”,昨天下午3点32分,电梯维保单位江苏金洋电梯销售有限公司的一台电脑发出急促的警报声,显示页面上发出了这样一排报警信息,故障地点是中医院沁春楼的一部电梯。

  10分钟后,两名电梯检修人员赶到故障电梯处,立即开始检修。在维修现场,该维保单位负责人邵军告诉记者,这台电梯发生故障后,新装的物联网系统第一时间将信息发送到单位电脑上的电梯远程监控指挥中心,从接到报警到完成检修,用时不到20分钟。“以前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耗时起码要半个小时以上,其中搞清楚故障电梯的位置、故障原因等信息,平均耗时就要十几分钟。”

  这是我市刚刚建立的“电梯安全运行物联监控系统”首次发出警报。靖江质监局安全监察科科长瞿涧告诉记者,通过建立这套系统,故障电梯向控制中心自动发出报警的同时,也同时将发生故障电梯的位置、原因等信息发送到电梯维保单位工作人员的电脑和手机上,维保人员就能在最短时间赶到事发点,即时开展维修。

  物联网监控系统 给予电梯“安全智能”

  创新

  这种电梯之所以有智能,靠的是它的核心技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监控系统。

  该监控系统的服务提供商江苏中策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进告诉记者:“每个进入该系统的电梯端,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安装包括有平层、开关门、温度、湿度、生命等多种传感器,其中电梯内部的白色塑料盒是生命传感器,和一台类似电视的电子显示屏,其余的都被安装在轿厢之外,乘客是看不见的。”

  只要电梯发生故障,这个遍布传感器的“生命体”感知了电梯状态就会向电梯安全运行监控平台发出危险信号,同时会根据不同的级别通知维保单位、救援单位、物业公司,甚至是急救中心等主体,第一时间前来救援被困的乘客。也就是说,现在电梯发生故障,理论上乘客不用再自己拨打求救电话了。

  “我们选择这套系统看中的是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瞿涧表示,物联网智能系统是安装检测辅助设备,不会改造电梯本身,不会影响电梯的安全性能,而且,基于软件和物联网的系统本身稳定性极高。该企业已在我市注册成立了一家新服务公司,定点维护这套远程监控辅助系统。

  乘客被困, 电梯视频主动与其对话

  人性

  千里眼、顺风耳,用这两个词形容这套安全监控系统再合适不过。

  在质监局安全监察科的电梯安全运行物联监控系统上,记者看到,电脑屏幕显示着电梯的实时运行情况,如电梯所在地域、哪部电梯、运行到几层楼,电梯门开、关等尽收眼底。目前,质监局、中医院、滨江新区医院、印象纯K等单位,成为我市第一批物联网电梯试点单位。

  在质监局的电梯上,记者进行了一次模拟试验。记者挡住电梯大门禁止其合上,十几秒后,电梯内安装的视频电视自动打开,监控人员的头像和声音同步出现,记者能够在电梯内与监控人员进行清晰的语音交流。维保人员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理好了“长时间开门”电梯故障,记者安全走出了电梯。

  “整个过程,就是监管或维保单位与被困乘客,声像俱全的应急救援对话。”瞿涧说,稳定乘客情绪对于救援工作非常重要。当电梯出现故障,乘客按任何按键都不见效,准备用手机拨打求救电话前,电梯内的视频就已经切换,有专业人员跟乘客说话了,让乘客“不要害怕”,并按照指导做出安全的姿势,告知他们维保人员在10分钟之内就能赶到,让其原地等待救援。

  自动侦查隐藏“病因”, 全程监控维保每个环节

  保障

  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其实还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也不被维保人员注意的小故障,久而久之,小故障便诱发为大故障,或造成更大的事故。

  瞿涧介绍,人们平常在乘坐时,偶尔感到电梯晃了一下或者颠了一下,并不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乘客对此也不会感到不适,更不会联想到是电梯故障,只有等到维保人员到达现场后才能发现,原来某个部位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电梯安全运行物联监控系统能对电梯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隐形故障进行自动监测收集,把各种隐形故障统计出来,有利于维保人员对故障的判断,预防小故障发展为大故障,从而将故障苗头控制在萌芽状态。

  电梯必须进行定期维护保养,而现在使用单位在选择维保单位时,认为签订合同后就是维保单位的事,而没有进行监督,一些维保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不负责,个别维保单位不按技术规范实施维保。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的启用,能实时对维保人员维护电梯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记录,有助于质监部门对维保单位进行抽查,规范其行为。

  全市1800余部在用客梯 将逐步应用

  推广

  目前,我市现有注册登记的电梯2000余台,其中曳引式在用客梯超过1800台,加之老旧电梯数量递增,电梯关人等故障时有发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电梯故障从接到报警到确定故障点、到达现场,平均耗时近30分钟。全市第一批物联网电梯已在4处开始试运行,今后将陆续在全市推广,平均救援时间预计节省近15分钟。

  电梯上安装传感器对电梯进行24小时的全时段监控,涉及物联网电梯的维保单位也将设立全天候监控值班制度,保证相关人员通过计算机以及手机与系统保持联系,随时接收警报,处理故障,质监部门则通过系统全局监管和开展辅助维保。

  瞿涧说,一套智能科技系统约为7000元,这项技术颇受公共场所和新建楼盘欢迎。我市试点工作在全省开展得较早,前期会采用推荐方式推广,待省相关制度正式实施后,1800余台在用客梯都将加入物联网监控系统。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