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完成140个农村健身点建设
发布时间:2014-12-30 09:50 来源:
靖江房产网
今年以来,靖江全面启动“农村20分钟健身圈”建设,已经投入100万元在孤山镇、西来镇、新桥镇、斜桥镇、生祠镇等乡镇,新增了40个农村健身点,让很多原本零体育设施的行政村,也盼来了正能量的健身器材。
建立管理机制维护器材
今年起,体育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新一轮的体育场地普查,在普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很多以前建成的健身点上,健身器材损坏严重,需要维修或更新。
市体育局副局长陶炳义介绍,我市2003年开始建设最早一批的健身点和健身器材,至2014年累计建设了140个农村健身点。在经历十多年的风吹日晒后,不少的健身器材也已经自然老旧,无法使用。再加上一些村里的健身器材因无人管理,遭遇恶意破坏,导致每年需要更换的健身器材多达全年新增器材的近两成。
随着全市农村健身点越来越多,维护和管理就成为后续的重头工作。陶炳义介绍,今年起,体育部门在向村里配送健身器材时,都与村里签订协议,要求村里明确一名“文体管理员”,每天对村里的健身路径、健身房、篮球场等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第一时间让健身场地和器材恢复正常使用。同时,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有人使用不当,也要当场上前进行宣传指导,确保健身器材能更好地使用。在各村上报的更换健身路径申请中,体育部门对于因人为恶意破坏造成的损坏,将不予批准更换。
明年实现农村覆盖率100%
记者了解到,所谓“农村20分钟健身圈”,就是确保农村居民从家中出门后,步行20分钟就能找到一处健身场所,能够随时参与体育健身运动,而健身场所一般设置在村委会周边。
目前,我市平均每个乡镇、园区、办事处有10多套健身路径,部分镇拥有村民自发形成的健身队、舞蹈队等群众体育项目,农村健身环境基础较好。2015年,我市将继续推进“农村2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继续投入100万元,为村民提供更多、更好、更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和场所,除了现有的健身广场、健身器材等,还将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普及群众体育知识,为市民提供全面、有效、丰富的科学健身指导。而针对各乡镇现有的公园和绿地,也要考虑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硬件设施和自然资源,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安全有效的户外体育健身设施。
同时,体育部门还将协调各镇、村新增农村健身活动室,增加乒乓球桌等健身器材,不断扩大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提高村民身体素质,让体育融入农村生活,人人共享体育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