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楼市动态 > 房产政策

“住房公积金”该改革还是该废除?

发布时间:2020-05-08 09:48 来源:靖江房产网
  一则“呼吁取消公积金改年金”的建议引发各方持续争论,最近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表示赞同。“住房公积金”——你同意取消吗?

“住房公积金”该改革还是该废除?

  “住房公积金”引发争论

  疫情期间,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黄奇帆撰文《新冠疫情下对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复工的几点建议》,谈及现在各级政府所采用的税收等政策,建议多方面加快改革,包括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

  他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是1990年代初从新加坡学来的,现在我国房地产早已市场化,商业银行已成为提供贷款的主体,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将之取消可为企业和职工直接降低12%的成本。

  同时他还建议,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实行年金制度,并疏通企业年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机制。这不仅有利于补充社会养老保险资金,还有利于形成庞大的长期资本供给,为资本市场繁荣稳定奠定基础。

  近年来,不只是黄奇帆提出废除住房公积金制度,先后有不少人提出过类似观点,但讨论的范围广度、持续度都不如这次。黄奇帆一文引发各方持续争论,多位专家、企业家都参与讨论、表达各自观点。

  近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我赞同黄奇帆的观点,取消公积金。我认为可以把公积金拿掉。我觉得这个公积金完全没有必要,像我们公司根本不需要,每个员工都发一套房,哪里还要公积金。”

  有“补贴”富人嫌疑

  总的来看,不少人呼吁废除住房公积金制度有一定的客观理由。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出以来,虽然经历了多次修订,但在在管理、提取比例等方面仍有一些先天不足。

  公积金的提取有严格条件规定,一般买房、装修等情况才可以提取;或者买房后,可以用公积金还贷款,其他情况一概不能支出。在当前高房价之下,有能力购房通常被认为是较高收入人群,他们不仅能在自己消费需求最高的阶段提取公积金,而且还能获得公积金低利率贷款。

  然而,如果一个人虽然缴纳公积金,但始终没有购房能力,则只能退休后领取公积金。这就出现了“穷人补贴富人”的怪现象。

  历史角度看问题

  “住房公积金是否要废除”,这是一个“大胆的假设”。但要先看基本的事实是什么,然后“小心求证”,考虑假设是否必要。

  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他研究历史总是从社会、文化、经济三大角度一起看问题,唯有这样才可能看到真实的全貌(所谓大历史观)。“住宅公积金”,是由单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过程中特定产物,当然也可以借鉴大历史观的视角。

  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创造性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住房融资信贷渠道。当时的社会状况是深化改革、奔赴小康;经济状况是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收入来源单一。

  三十年过去了,如今的社会状况是——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状况是,居民收入大幅增加,而房价亦大幅增长,贫富差距呈现拉大趋势。

  在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时,有一个国际通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具体来说,基尼系数的数值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8的统计数字,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

  再看文化因素,“文化”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因素。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喜欢买房子,其中是否隐含着文化因素呢?“家”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宝盖头”(宀),表示与房室有关,最早的房子是用来祭祀祖先或家族开会。

  公积金制度需要改革

  综合上面多种因素来看,住房公积金制度虽然有缺陷,但不能因其缺陷而取消。相反,应该大力改革现有公积金制度,以满足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租房或者购买共有产权房)。

  值得注意的是,公积金制度作为一种购房补贴政策并非中国独有。其实海外很多国家都有各种各样的“住房补贴”政策,这些政策不仅照顾到购房人,也让租房人可以从中受益。未来中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也需要在“如何让覆盖面更广”上做些思考和改革。
打印关闭